南京理工大学论坛招聘专区 → 毕业后,9年的工作体会。
查看完整版本:毕业后,9年的工作体会。
2015/6/24 6:52:39

工作以后,很难偷得浮生半日闲。今日出差在外,在宾馆房间里一个人实在无聊难耐,所以索性到版里溜达一圈。不来则矣,来了却勾起了那一丝说不出味道的回忆。而又因为年老色衰肺活量不够的原因不想潜水,于是就有了下面一些唠叨。
记得在几年前的这个时间段,我似乎也正在为工作生计而奔忙。看到坛里好些学弟学妹如今也在重复我当年的经历,作为一个过来人,忍不住结合我的工作经历及对所谓社会的深刻认识而给出一些建议,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我毕业时。记得当时是在学校艺文馆有一场招聘会,随手投了份简历,没曾想当时还没搞清楚人家搞什么就稀里糊涂的把自己给卖给了一家研究所(现在想来,其实那是我最应该选择的一条路,此事回想起来,至今悔恨不已)。直到签完意向性合同回到宿舍后,一屋子嚷着放血请客,脑子才有点清醒,顿时后悔不迭。因为当时我原本内心是想找家外资企业的(那年月,白领、小资正大行其道)。
后来想想不甘心,又参加在国展中心举行的招聘会(本着骑着马找马的宗旨,坚决放弃了一女不嫁二夫的腐朽思想)。那个人山人海啊,挤破了头却也只能随波逐流的情形,至今历历在目。终于在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臭汗淋漓之下在南京一家美资企业摊位前抖抖索索的递了简历,应聘的是SALES职位。没想到后来去面试,总经理脑子进水,从300多份简历中选了8个人,很不幸(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其中一个就是我。不过当时是很雀跃的,因为早就听说外资企业薪水丰厚,而且做销售这个行当又可以让我如愿以偿正大光明的有机会去接触社会的阴暗面(觥筹交错,灯红酒绿)---那是我曾向往的生活。与老美谈了一下待遇---底薪3000,每月500元教育补助,销售提成另算,转头就给那家研究所交了3000块撇清关系。当时心里那个踌躇满志啊,真有点春风得意马蹄轻,一夜看尽长安花的意思。
在第一家单位干了两年,可能是能力有限,没什么成绩。却感觉是痛不欲生--我的顶头上司是个40多的更年期妇女,对付我等乳臭未干的小儿,小小手段就可以让我欲仙欲死。两年的时光唯一收获就是让我认识了社会,摆正了地位。阴暗的办公室文化把我那满身的棱角打磨得光滑似镜,那冲天的豪气缩入肛腔内变成引而不发的废气---大腿且需时刻夹紧。
后来四年辗转三家单位,都是外资。好象命运之神自此后格外的眷顾,后来的单位在财富杂志上500强上的排名越来越靠前,越来越NB。收入也水涨船高。6500、8500、15000(税后),从数字上看似乎风声水起,其实真实的状态确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那脆弱的神经始终如绷紧的弓弦,随时可能崩裂。作为一个外企的销售,工资的增幅是跟你的承压始终成正比。因为万恶的资本家绝对不会在你我身上浪费一个铜子。后来我明白了:做销售,就如同做个鸡,年轻时春华芳发,艳若桃李,每日迎来送往好不热闹,待到人老珠黄,如能成功转型、更上一层楼去谋个老鸨的出路(职业经理人),那自然是手机一响,黄金万两。如若不能,那此生大势去矣。
所以敬告我们理工科的弟弟妹妹们,如果有可能,还是不要做选择销售这个职业。销售一职,两端一边悬着天堂,一边却连着地狱,没有中间路线。销售这个行当在所有行当里是最需要综合素质的。而毕竟煌煌世人,能修成正果鸡犬升天的终究是少数,大多数的,轮回地狱才是他们的最终归宿。
有点罗嗦了,提几条建议,仅供参考:
1。家里有点关系的,趁早用,自己争口气,考个油水部门的公务员,铁打的饭碗端着,则此生足矣---不求闻达于世,但求衣食无忧,餐餐有鱼肉。
2。由于咱们学校属军工类的,所有南京的研究所,挤破头都要尽可能混进去,如28所,14所,55所等。此类单位虽改制,单如有事业单位编制,至少在吾辈此生尽可有一屋檐遮风避雨,小康生活那也指日可待矣。
3。一些具有垄断性质的单位,如移动,电力(比如说南瑞的待遇就很好),此类单位虽不如上述单位保险,但在短时间内能积累的财富却不可忽视,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不上铁饭碗,但也算一可长久吃食的铝盆了。在电子商务大行其道的今天,找个悠闲的职位,在某宝某猫某东上做点生意,赚些零花钱,也颇自在。师妹在某宝开的小店,听说每月也可赚的生活费若干。似乎店名叫七月和九月。自己也曾尝试,无奈心绪早不是曾经,在电脑前无法静坐终日。
4。一些资质优良,效益较好的大型国企。这个世界变化太快,稳定压倒一切,哪怕是10-15年。
5。外资企业。千万别被世界500强的名号所吓倒,毕竟那也只是在华夏国土上由一些洋人带领的“精”英组成的赢利性机构而已。合同一年一签或两年一签。经济飞速高涨,公司业绩水涨船高之时,如果你跟不上步伐,对不起,你的下场只有一个--被弃之如鄙履,因为那不仅是讨生活的地方,同时也是硝烟弥漫真正的战场。面对身边个个“精”英,却又如狼似虎的同事,如何保持与时俱进、保住手头那貌似丰厚的薪水,你能做的就是充分发挥你的小宇宙,能力与马屁齐飞,心眼与手段共舞,方能有立锥之地、从而能踏着同胞的尸骨更进一步。当然如果碰上倒霉的经济危机,君不见,率先挥舞起裁员屠刀的就是这些只要利润,不顾民生的外资。对他们而言,没有永远的员工与责任,只有永远的业绩和利润,棋盘上,弃卒保车的道理他们比中国人研究得更透。
6。一些声明显赫的民营企业。对于此类企业我想说的是----其实中国的资本家相对于洋人,对付起同胞来---没有最狠,只有更狠。压力同样不小,薪水却与付出永远不成正比。相对于外资,同样是卖,我想大约还是选个更为财大气粗,光鲜亮丽的主比较划算,毕竟我们的青春就如那小鸟一去就不返。
7。什么都不是的单位。我所想说的是,毕业后的第一家单位至关重要。因为日后的跳槽跟资历、背景(工作过的单位)经验、有直接关系。如果很不幸,你只能找到一家无论名气还是待遇都不咋的的单位,那还请君记住:戒急用忍,毕竟此类单位还有个好处,更能锻炼及发挥你的自身能力,能否厚积薄发、一飞冲天,全看你自己能否孜孜向上,不言放弃了。
最后还请那些报着甫出校门就幻想月薪8000以上的学弟学妹们低下你那高贵的头颅,毕竟到哪个单位,第一年的待遇可以不用太过重视的,错生了这样一个研究生多如草狗满街走,本科生如牛毛多得数不清的时代,向残酷的现实低头是不可耻的,而来日方常,细水常流的道理是必须懂的。

终了:想念生活了四年的理工大校园。



Powered by ZuoJu X5.0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